上海租车提醒您: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
154 2016-12-03

  上海租车提醒您: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16上海诚信活动周接近尾声,但有关“诚信”的实事刚进入高潮——“诚信上海”APP上线;“沪上知信达人”获奖;长三角地区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启动;“上海十大守信联合激励案例”、“十大失信联合惩戒案例”揭晓。此外,信用立法将于12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明年上半年出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者”

  上海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一直位居国内前列。最近几年,上海结合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改革的需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率先在国内创新构建了“三、五、三、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运行框架。即工作导向“三统一”(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统一领导、公共信用信息向市信用平台统一归集、统一建立市信用平台查询服务窗口);工作思路“五位一体”(以制度为核心、以应用为关键、以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抓手、以行业为支撑);以及基于“三清单”、覆盖“三阶段”(依托数据、行为、应用清单,加强事前告知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

  作为先行先试者,上海信用建设正初具成效。《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6版)》收录信息已涉及97家单位,归集信息事项多达5198项,涵盖未履行碳排放报告义务、对哄抬价格行为的处罚等各方面。

  在今年“诚信活动周”期间,“诚信上海”APP正式上线。这是在2015年市政府信用实事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公共信用服务模式,打造的具有上海特色的信用综合应用一站式移动终端平台,重点宣扬“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理念,打造社会共治的上海信用生态圈。首批应用对接单位分别是上海图书馆、市民云、付费通、春秋航空、东方购物、平安一账通、车轮互联、途虎养车、凹凸租车、OK车险,8家行业协会代表分别是上海市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上海市消防协会、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商业联合会、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和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

  同时,长三角地区启动了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首先在区域旅游领域展开信用联动奖惩,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其次在司法、税务、海关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奖惩,推动区域信用合作向纵深发展。目前,同程旅游、驴妈妈、凭安征信、上海资信等11家单位已签署长三角旅游信用合作联盟公约。

  此外,在近日举行的“2016上海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评选”颁奖活动上,2016年“上海十大守信联合激励案例”、“十大失信联合惩戒案例”以及“案例报送十佳单位”评选结果揭晓。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李聚合,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邵志清出席活动并致辞。

  李聚合指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提出,要以问题为源,用问题倒逼奖惩;以奖惩为纲,用奖惩倒逼共享;以共享为基,用共享倒逼共建;以共建为魂,用共建倒逼立制。

  邵志清指出,推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要形成政府、市场、行业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治格局。目前,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应用推进为重点,在以《上海市社会信用立法条例(草案)》为代表的信用立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大调研、推进长三角旅游领域信用联动奖惩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上海将继续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并在信用法规标准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推动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向新阶段。

  据悉,“2016上海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以“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为主题,重点宣扬“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理念。以“守信联合激励”为机制,浦东新区洋泾街道“诚信为秤、联动奖惩创建诚信经营示范街”等十个案例获评“十大守信联合激励案例”。据介绍,洋泾街道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探索将诚信建设的价值追求、食品安全的条线监管、市容环境的城市综合管理等领域进行整合,做到了“三位一体”推进,构建了诚信引领为先、多元主体参与、综合监管归并、社会多方监督的市场主体监管新模式。

  以“失信联合惩戒”为机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远离经营异常名录,争创诚信经营模范”等十个案例获评“十大失信联合惩戒案例”。据介绍,市工商局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协同市总工会在表彰评优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在五一劳动奖表彰核审中,就有候选企业差点因未公示年报信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错失荣誉。

  此外,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10家单位荣膺“案例报送十佳单位”。

  社会信用立法有望明年出台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省市之一,上海始终把信用制度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推进。《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今年2月份正式启动以来,10月11日已转为市人大年度正式立法项目,预计12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明年上半年出台。

  据悉,《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亮点不少。一是首次明晰了“社会信用”的概念,认为社会信用兼具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两种属性,指“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履行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状态”。

  二是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等,将信用信息分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两类;合理确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范围,实施目录管理,对减损信息主体权利或者增加义务、社会影响较大的信息事项,增加了公开意见征求和联席会议审核程序,防止“当归不归”和“无序乱归”。

  三是强化信用联动奖惩,注重引导、发挥市场激励和约束作用,以行政应用带动市场应用,发挥守信激励的正向引导作用,建立国家机关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奖惩机制;规范严重失信名单的纳入程序和条件、完善名单救济和退出机制;除一般惩戒外还对具有严重损害公共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行为的信息主体明确了可以依法采取的特别惩戒措施;明确将法人的严重失信信息同主要负责人的个人信用信息相关联。

  四是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确定了四项权益,赋予了信息主体知情权,信息主体有权查阅掌握自己的信用状况和记录;异议权,对可能发生的信用信息记录错误给予救济渠道;记录消除权,设定失信信息查询期限为五年;主动修复权,和消除权一样,都是鼓励信息主体积极向善,引导其改过自新。

  五是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条例草案力图通过一系列政策效应叠加,如鼓励信用产品创新、引入信用服务机构参与重点行业管理等,提升信用服务机构供给侧能力。上海包车跟您一起关注政策变动

相关新闻
电话
在线咨询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万君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18616705599

返回顶部